0 灵光

“原来,幸福的地方总是在谈论食物”。

又或者说,“原来,「谈论食物」是一种幸福”。

——这是22年解封后,我刚刚恢复通勤上班时,某个清晨在地铁上闭眼小憩,在半睡半醒之间,经过一连串漫无目的的记忆漫游后,突然间的灵光一闪。

1 日常

那场思绪的闲荡其实东游西晃得不讲道理。此时想来,大致是以下一些场景:

 

1.1 饺子汤

本科时,吃货小伙伴有一次发现了学校周围新开了一家好吃的饺子店,兴高采烈地邀请我一同去品尝。

我虽然不是吃货,但是也受到吃货精神的感染,充满期待地应邀前去。

 

到了之后才发现,果真是不虚此行。

饺子店的菜单在当时我看来就很是新奇,名字也是别致——叫做“独一处”。

我们点了豆角鲜肉、玉米鲜肉和牛肉西红柿馅的饺子,每一种口味都令人称道。

 

饱足之际,小伙伴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在这家店吃饺子,还能免费盛一碗饺子汤。

“饺子汤?”从未听过这个名词的我有些疑惑。

于是,接下来,我一边喝着店主热情地盛来的饺子汤,一边听着小伙伴在一旁科普。这才知道,原来饺子汤指的是煮水饺时剩下的汤水,而吃着饺子喝一碗饺子汤,正是北方所谓的“原汤化原食”。

 

时隔多年,每当回想起来这段早年的经历,我总是隔着时空一边体会到当时的自己所感受到新奇与有趣,一边体会着被回忆所轻轻拥抱的此刻的自己所感受到的温暖与幸福。

 

1.2 新晋厨神的定点投喂

本科快毕业时,带着一身新涨的厨艺从国外交换回来的舍友小伙伴,开始在宿舍简陋的条件下大展身手。

而我则很荣幸地获得了定点投喂。

在所有让我不吝溢美之词的投喂里,我印象最深、以至于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的,是一道对当时的我而言前所未见、同时十足美味的牛油果沙拉。

但这倒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厮——虽然算是我的厨艺启蒙恩师——一两年前还只不过是跟我一起在宿舍用一个电煮锅煮西红柿鸡蛋泡面而已。

 

其实这也不是重点(笑)。

重点或许应该是,不管有没有拥有一身出神入化的厨艺,她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特别的、对于食物如数家珍的温暖。

——无论是最初的最初,她教我打荷包蛋前要把鸡蛋洗干净;还是隔三差五地,满怀热情地给我安利东北的特产大庆老奶粉、红肠、松肚;又或者是在国外求学时学会了各种有意思的新料理,回来以后会开开心心地做出来泽被乡里。

 

有趣的是,许多年前,我对此其实懵懵懂懂,只看到了她身上一直上得厅堂、被逼无奈之下居然也光速下得厨房的学霸光环。如今信笔写到这里,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1.3 北方孩子对于美食的热情啊

研究生时,又遇到了一群吃货小伙伴。

巧的是,也都是北方孩子。

于是可以说是再次受到了北方孩子对于“吃”的执着与热情的洗礼。

 

国庆回了一趟家的山西小伙伴,给大家带的伴手礼,是一小瓶山西老陈醋(以及回家第一天吃好吃的牛肉馅饼吃得忘乎所以撑到发烧的小故事)。

宿舍说走就走的苏州之行中,熟悉地形、在美食上挑剔且眼光独到的小伙伴,带着我们轻车熟路地解锁了好吃的松鼠桂鱼和青团。

曾经求学西安的河南小伙伴,常年不遗余力地向我科普北方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辅以热情投喂与好店安利。也是在这番慷慨之下,没见过世面的我第一次吃到了面皮、米皮、烩面等等往昔不是闻所未闻就是从未想过要尝试的美食,并赞不绝口。

 

——说到这里,就想起了那瓶山西老陈醋。深谙面食文化的小伙伴也欢欢喜喜地收到了一瓶,并且没多久就就着饺子吃掉了;而我则珍而重之地放在陈列架上,还被说了好几次暴殄天物。

如今看来,还真是暴殄天物(心痛)。

 

1.4 闪闪发光的日常

毕业以后,有幸在心灵手巧的本科舍友小伙伴家住过几天,深切感受到了一个被用心经营得惬意美好的家的闪闪发光,并吃了好几顿令人惊叹并感到由衷的幸福的家常便饭。

 

那几顿饭中,多的是让我惊呼“原来这也可以”的存在。

 

时值盛夏,小伙伴首先给我展示了配餐的饮品:自制的菠萝汽水。

做法其实很简单,买来大瓶的菠萝汁和罐装苏打水,冰镇在冰箱里,喝的时候按照自己的喜好兑上就好。

然而,这份用心和情调却让我深受触动,感慨不已。

 

此外,我才知道,早上原来也可以吃带浇头的面条——完全可以现炒一份辣椒炒肉做浇头。

白灼虾好吃——而原来做起来也很方便。

在家吃小龙虾也是可以的——就算是从盒马买现成的——在家只要热一热就可以。

菜市场能买到的熟菜也是可以的选项——更何况南京的烤鸭真的很好吃啊。

 

最让我意外的,是毛豆——一种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正眼看过的食材。

盐水煮毛豆做起来很快,但让我吃惊的是,小伙伴盛出刚煮好的带壳毛豆后,拎起一个,尝了一口,露出了无比幸福的表情:“盐水毛豆真是生命之光啊~”

我大为意外:??不就是很普通的豆子吗?

抱着全然的疑惑,我也伸手拿起一个,学着小伙伴的样子抿出豆粒,品尝味道。

——!!

不知道是因为语言的力量的加成,还是因为一向对食物心不在焉的我终于正视了这样食物、并有意识地去感受它的味道,从此,盐水毛豆在我眼里也成为了一样值得期待的美味。

 

1.5 幸福的地方总是在谈论食物🤔

除此之外,还想起了很多在朋友家做客的经历——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感受到家常的温馨的同时,常常也会刷新我对食物的认知。

 

比如,惊讶地发现芋头和板栗竟然也能和谐且家常地入菜。

知道了江南一带对时令风味的讲究,春天要吃香椿、马兰头、蚕豆,秋天则要吃大闸蟹。

知道了一年中值得期待的应季水果除了夏天的西瓜和草莓、秋天的橘子和柚子之外,还有春夏之交的水蜜桃,夏天的杨梅和荔枝,秋天的无花果,冬天的柿饼...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似乎...越是有着幸福洋溢的感觉的地方,越是对食物头头是道?

 

2 「隔空对话」

再次想起「谈论食物的幸福」这个话题,是在此的几个月后,在晚高峰的地铁上读《念楼学短》,读到《夏紫秋黄》这一章时。

其中的几段原文实在精彩,让人忍不住想要摘录在此:

 

“夏紫、秋黄”句,出自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北地葡萄最美.有客问.南中何以敌此.汪钝翁曰.橘柚秋黄.杨梅夏紫.此与千里莼丝.末下盐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同一风致.

 

“莼丝、盐豉”句,出自《晋书·陆机传》:

(王)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早韭、晚菘”句,出自《南史·周颙传》:

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读完这篇,差不多也刚好到站,但我至今仍记得那天合上Kindle时心中那份仿佛与前人进行了一场隔空的对话般的意犹未尽。

 

3 食欲

于是,此后,一直想要写点什么——一方面是因为对“幸福的地方总是在谈论食物”和“原来谈论食物也是一种幸福”这两个主题感到想要进一步地探索与琢磨,另一方面,大概也是想要借此正视自己惯有的对于食物的心不在焉。

但却是一直搁笔。

 

直到有一次因为学日语看起了《孤独的美食家》。

 

这是平日里我完全不会想去看的主题,所以点开的时候,全然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然而,没想到的是,在第一集青椒加烤鸡肉丸这种让人充满食欲的新颖吃法的打底之下,看到第二集,洋式炖菜、滑菇味噌汤、芝麻拌菠菜与煮鱼定食接连而来,在主角“吃着美味的饭食真是幸福啊”的感慨中,我(活生生地看饿了并)清楚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想法的转变。

 

似乎找到了一点对于食物的兴趣的同时,又想起了大半年前的那一场神游与感慨——有关“谈论食物的幸福”啊…

 

 

4 「词汇」与「视野」

次日,想起《孤独的美食家》的同时想起了《深夜食堂》——一部我从前总是与其区分不清的剧集。

在搜索了解《深夜食堂》时,又意外地邂逅了一部动漫《和歌子酒》。

 

《和歌子酒》很短,一集或许也就几分钟,我几乎是一口气就看完了整季。

从盐烤鲑鱼皮配日本酒,到橙醋腌鮟鱇鱼肝配热酒,再到海胆炒水芹…

到了第六话《酒蒸蛤蜊》,小店的酒蒸蛤蜊端上来后,和歌子充满喜悦地嗅了嗅其香气,满足地感慨道:“是鸭儿芹啊。”

 

 

正是在这个片刻,我前一秒还在愣怔:“鸭儿芹是什么?为什么看到鸭儿芹会这么开心?”

后一秒就突然被会心一击——我身上这份对于食物的漠不关心之根深蒂固,本质上或许其实还是因为“视野”的不够啊…

 

——或许,越是无知,越是贫乏,反而就越是不感兴趣。

 

进一步来看,如果说在某种意义上词汇的疆域是思考的疆域,那么,在食物上的视野,或许也息息相关于感受与食物相关的幸福的视野?

而我这份的粗糙与漠不关心,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因为固步自封于最初的孤陋寡闻,却自以为是地不以为意。

 

那么,如果说,意识到“谈论食物也是一种幸福”是转变视角的革命性的第一步,意识到在食物上的“视野”的意义,或许也会是走向可操作性的关键一步吧。

 

5 「谈论食物的幸福」

而食物——或许正如语言、情感一般——除了是赖以生存的要素之外,还是一个能沟通、连结人类的存在——是一个能跨越时空地传播与传承的存在。

于是,「谈论食物的幸福」或许也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拥有着比想象中更为稳固的力量与价值。

 

想起《厨房》里的雪天和炸猪排的治愈感。

以及《四重奏》里那句,“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至少,这份幸福的体验,既能生长,还能充分真实、独立、且自由。

 

 

23.01.26, 23.01.29, 24.04.20